多年以来,雷州半岛的民间艺术给人的印象就是收入低,人才流失,少人问津。而3月4日《湛江日报》的一篇关于遂溪台岭醒狮团的报道,引人深思。台岭醒狮团一改大部分民间艺术团的举步维艰,通过在全国各地的演出中“淘金”,用实际行动兑现王中丙市长的要求——不能让文化贫穷!

  当吴川木偶戏为后继无人而着急时,当良垌舞鹰雄为培养了传承人却留不住人才而遗憾时,当雷剧团为演员的收入偏低而烦恼时,以90后的年轻人为主力军的遂溪台岭醒狮,频频以不菲的出场费在演出市场中分取一块块经济蛋糕,舞狮舞出康庄大道。

  归结遂溪台岭醒狮团的成功之路,有很多因素,而群众基础尤为关键。该团风风雨雨走过70年,无论是平时的训练,还是到外地演出,村民都会捧场,在市体育中心比赛时,村民还包车前来观看。这种狂热可以媲美热爱足球的巴西球迷,热爱篮球的美国球迷,热爱台球的英国球迷。而当醒狮团想从地狮“升级”为高桩醒狮时,遇到请师傅和买器材的资金问题,正是群众的慷慨解囊,给醒狮团最强有力的经济支持。当民众对民间艺术像欧美人对球类运动这般痴迷并为之“买单”,就说明民间艺术有植根文化的土壤。

  台岭醒狮团的启示意义还有创新思维,毕竟艺术能传统但思维不能传统。该团和舞鹰雄、飘色等民间艺术团体一样也经历过人才危机,就是本世纪初的时候,地狮不再对年轻人构成吸引力,造成人才流失。在这种情况下,该团果断创新,实施“引进来”战略,去广西聘请高桩醒狮师傅前来授艺,用观赏性强的高桩醒狮把年轻人重新吸引进来。又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,出省跨市频频在各种大赛中摘金夺银,打响品牌,然后凭借品牌效应在年例经济中占得先机。试问,假如庆典还是年例的时候,主办方是想请一个没有名气的地狮醒狮团来表演,还是请获过金奖的高桩醒狮团来表演?答案是不用经过大脑思考就能得出的,所以说民间艺术的创新也是生存的命脉。

  还值得其他民间艺术团学习的是,台岭醒狮团紧跟时代潮流,建立博客和微博推介自己,让网络成为宣传民间艺术的载体。雷州半岛的民间艺术,无论是木偶还是傀子戏,假如能朝着观赏性方向创新,并且运用网络媒介向网友推介,那么就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。此外,该团建立舞狮楼当舞狮博物馆的做法也值得借鉴,毕竟无资料保存就没有历史,无规则不成方圆。

  谁说民间艺术不能脱贫?谁说民间艺术后继乏人?谁说民间艺术孤芳自赏?遂溪台岭


  • 发表评论
  • 用户:  验证码: 点击更换  

 

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联系我们  深圳龙岗坂田地铁B出口杨美村33号一楼.深圳舞龙舞狮表演艺术团